上海科技大学
数学(0701)
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
一、 学科简介
本学科依托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建设,本学科的研究涵盖了基础数学、计算数学和生物医学医药数学领域多个当前的主流方向,包括凯勒流形上的极值度量、朗兰兹纲领、范畴理论和模空间理论、镜像对称、表示论、几何流、辛几何和辛拓扑、非线性色散偏微分方程、非线性波干扰和动力系统中的数据科学方法、机器学习、生物医药、统计遗传学和影像遗传学等。注重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。
二、 主要学科方向
1. 基础数学
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分几何、几何分析、偏微分方程、表示论、代数几何、数论和数学物理等。
2.应用数学
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科学、应用统计和概率、金融数学等。
3.计算数学
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值计算、机器学习、随机分析及其应用等。
三、 培养目标
1.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勇于追求真理,富有历史责任感;
2.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;
3. 掌握一门外国语,参与国际交流、参加学术会议、熟练阅读外文数学刊物,了解本学科目前的国际进展与动向;
4.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,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,初步具有自主独立参与数学问题的研究能力,和灵活应用数学的创新能力;
5. 在专业方向做出有理论或者实践意义的成果。
四、 学制和培养方式
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,最长学制为4年。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。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3个学分: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,公共课不低于8学分,专业课不低于24学分(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课程板块的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);培养环节不低于1学分。鼓励研究生根据需要跨学科修读课程。硕士开题报告距离答辩时间不低于一年,最后一次中期考核距离答辩时间不低于半年。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。
五、 课程设置
学校按照数学《一级学科博士、硕士学位基本要求》和《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》进行课程设置,鼓励研究生根据需要跨学科修读课程。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板块,其中公共课板块设置公共基础课程、公共选修课程两个子版块,专业课板块设置专业基础课程、专业核心课程、专业前沿及学科交叉课子版块。
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3个学分,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。具体要求如下:
(一)公共课≥8学分
1. 公共基础课程
(1)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(2学分,必修)
(2)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/自然辩证法概论/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(1学分,三选一必修)
(3)综合英语I~IV(4学分,必修)
(4)综合英语拓展(1学分,必修)
(二)专业课程≥24学分
对于专业核心课,基础数学方向必须在分析类、代数类和几何类课程中至少各选择1门;应用数学方向必须在应用数学类至少选择2门、并在基础数学类课程(包括分析类、代数类和几何类)至少选择1门;计算数学方向必须在计算数学类至少选择2门、并在基础数学类课程(包括分析类、代数类和几何类)至少选择1门。
一级学科名称(一级学科代码)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学分设置一览表 | |||||||||
课程类别 | 课程代码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 | 开课学期 | 课程性质 | 子板块学分下限 | 板块学分下限 | |
课程板块 | 课程子板块 |
公共课 | 公共 基础 课程 | POLI2004 |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| 2 | 32 |
| 必修 | 3 | 8 |
POLI2005 |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| 1 | 16 |
| 限定选修,三必选一 | ||||
POLI2006 | 自然辩证法概论 | 1 | 16 |
| |||||
POLI2007 |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| 1 | 16 |
| |||||
FORE2001 | 综合英语I | 2 | 32 |
| 限定选修,根据入学分级测试成绩确定需修读的课程起始级别,必选2个级别 | 5 | |||
FORE2010 | 综合英语Ⅱ | 2 | 32 |
| |||||
FORE2014 | 综合英语Ⅲ | 2 | 32 |
| |||||
FORE2015 | 综合英语IV | 2 | 32 |
| |||||
FORE2016 | 综合英语拓展 | 1 | 16 |
| 必修 | ||||
公共 选修 课程 |
|
|
|
|
|
|
| ||
|
|
|
|
| |||||
|
|
|
|
| |||||
|
|
|
|
| |||||
|
|
|
|
| |||||
|
|
|
|
| |||||
|
|
|
|
| |||||
专业课 | 专业基础课程 |
| 研究生论文写作 | 2 | 32 |
| 必修 | 12 | 24 |
|
|
|
|
|
| ||||
|
|
|
|
|
| ||||
|
|
|
|
|
| ||||
专业核心课程 | MATH2316 | 高等复分析 | 4 | 64 | 春学期 | 分析类 | |||
MATH2102 | 分析学 | 4 | 64 | 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7 | 高等泛函分析 | 4 | 64 | 秋学期 | |||||
MATH2401 | 偏微分方程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MATH2107 | 微分几何II | 4 | 64 | 春学期 | 几何类 | ||||
MATH2101 | 代数拓扑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MATH2319 | 微分拓扑 | 3 | 48 | 秋学期 | |||||
MATH2102 | 代数学 | 4 | 64 | 秋学期 | 代数类 | ||||
MATH2402 | 交换代数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MATH2105 | 随机过程 | 4 | 64 | 春学期 | 应用类 | ||||
MATH2309 | 贝叶斯数据分析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MATH2104 | 统计推断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MATH2405 | 运筹学 | 4 | 64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7 | 金融数学 | 4 | 64 | 秋学期 | |||||
MATH2103 |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| 4 | 64 | 秋学期 | 计算类 | ||||
MATH2406 | 随机计算与不确定性量化 | 4 | 64 | 春学期 | |||||
专业前沿及学科交叉课 | MATH2407 | 调和分析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选修 |
| ||
MATH2408 | 高等泛函分析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09 |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0 | 傅立叶分析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0 | 多复变函数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106 | 复流形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1 | 几何分析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2 | 凯勒几何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3 | 现代几何学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5 | 黎曼曲面导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4 | 代数数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109 | 椭圆曲线 | 4 | 64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5 | 几何群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112 | 有限群表示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3 | 李代数及其表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8 | 代数学选讲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6 | 数论基础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1 | 代数几何导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11 | 同调代数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6 | 应用偏微分方程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1 | 随机矩阵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7 | 随机分析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8 | 随机过程II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19 | 随机过程选讲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1 | 生物统计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2 | 凸优化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3 | 布朗运动与随机计算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4 | 计算流体力学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5 | 并行计算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6 | 拓扑数据分析导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7 | 人工智能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08 | 机器学习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2 | 机器学习的现代数学方法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510 | 机器学习的统计方法 | 4 | 64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4 | 图论 | 4 | 64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14 | 材料几何 | 2 | 32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307 | 离散动力系统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MATH2420 | 数据科学导论 | 3 | 48 | 春/秋学期 | |||||
合计 | ≥32 |
1. “开课学期”选填:“春学期”、“秋学期”、“暑学期”或“春/秋学期”(指春秋学期滚动开课)等,由开课单位自定。
2. “课程性质”选填:“必修”、“选修”、“限定选修”等,由培养学院自定。
3. 公共课不低于8学分,专业课不低于24学分(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课程板块的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)。专业核心课程参照《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》设置。专业课程必须包括论文写作指导类课程,可为必修或限定选修,至少修读1门。各培养学院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更高的要求。
4. 鼓励研究生根据需要跨学科修读课程,具体课程信息可参照其他学科培养方案,所属课程板块和课程性质根据导师建议由培养学院负责认定。
六、 培养环节要求
1. 学术报告I
学术报告包括两部分: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5次学术活动,包括综合报告、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。此外,研究生必须参加定期举行的学术讨论班,且在学期间在讨论班上主讲不少于3次。由指导老师考核并按“通过”、“不通过”记录成绩。
2. 开题报告
硕士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、研究动态、拟研究内容及其意义。原则上距离答辩时间不低于一年。开题报告考核委员会由三位专家组成,考核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,得两票或三票同意通过。考核不通过者需在3个月内进行第二次考核,仍未通过者按相关规定处理。
3. 中期考核
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后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、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拟解决思路、以及论文预计完成的时间。中期考核委员会由三位专家组成。委员会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、课程学习情况和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评定。考核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,得两票或三票同意通过。考核不通过者需在3个月内进行第二次考核,仍未通过者按相关规定处理。
一级学科数学(0701)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设置一览表 | ||||
培养环节名称 | 学分 | 性质 | 修读或考核学期 | 学分下限 |
学术报告 | 1 | 必修 | 累计参加至少15次 | 1 |
开题报告 | 0 | 必修 | 在第二学年秋学期 | |
中期考核 | 0 | 必修 | 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| |
实践环节-助教 | 0 | 每学年至少一次 |
|
七、 学位论文
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 年。
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,应在本学科领域作出一定的研究成果,能够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,具备进行一定的独立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的能力。